北建大报录比为3∶1
访学校研招办主任李海燕
作为北京唯一一所土建类高校,北京建筑大学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已进步为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进步,博士、硕士和学士多层次培养的多科性高校。考生要怎么样考试报名与备考?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李海燕。
记者:学校今年录取状况怎么样?考录比为多少?明年计划招多少名硕士?
李海燕:2025年学校实质招生490人,其中专业硕士280人,学术硕士210人。
2025年计划招生规模预计略有增长。专业硕士及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比率与2025年大致相同。
2025年第一志愿考试报名考生有1500多人。
490人被录取,报录比约为3∶1。我校每年报录比相对比较稳定。报录比仅供考生参考,具体到每一个专业状况会有不同。
记者:学校有什么学位授权点和特点专业建设点?
李海燕:学校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奥创士专业学位授权范围点。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北京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如何?毕业后主要去向有什么?
李海燕:学校研究生签约率在毕业当年9月1近日可达到95%,在十月31近日可达到99%(以2025届毕业生为依据),就业去向主要以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为主,所从事行业均为建筑有关行业,譬如省市建筑设计院、规划院。
2025年,学校研究生留京工作率达70%,其中90%以上解决北京户口。
学校研究生就业优势为工作中上手快,专业基础牢靠。毕业生大多有企业实习历程,对将来工作有高度热情和责任感。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什么特点?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怎么样?
李海燕:为适应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人才的需要,学校积极拓展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践能力和革新能力,已建成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5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学校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就奖励5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创造奖共10项,2025年、2025年、2025年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考生要怎么样选择研究生专业?
李海燕:考生考试报名时,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尤为重要,要综合考虑第一志愿考取困难程度和后期调剂可能等很多原因。
对热点高校或者热点专业,本人建议考生第一志愿考试报名。如此的热点专业大概第一志愿考生就可以录满,不会给调剂生机会,除非有些高校特不要说明某专业有肯定比率的调剂生预留招生计划。
对相对冷门的专业,假如招收该专业的各高校没明确说明不招收调剂,考生考试报名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个要踮脚或者超水平发挥才能考取的热点高校,即便最后没入围,也可以调剂到其他高校,给自己一次到达更高平台的机会。
记者:依据近几年研考状况,你觉得2025年考生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李海燕:每年总有不少意志不坚定的考生,现场确认后没下载准考证,或下载了准考证没参加初试或虽然参加了初试却没坚持考完所有科目。考生要坚持到底,不要中间舍弃。这个坚持的过程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个不断淘汰角逐对手、逐步接近胜利的过程。只有坚持下来才大概收成连自己都想不到的结果。
在初试遴选的基础上,复试主如果对考生的专业运用及思维水平等能力的综合测试及面试。考生的平常积累、对问题的综合把握能力与临场发挥表现等都比较要紧。
现在阶段,考生要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处)主页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的复试公告信息并准时申请,同时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和考试报名学院准时联系,以学会招生录取的动态及需要;在复试中力争做到以平时心面对。表现从容、自信和有礼貌能为复试加分。
记者: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明年学校有没新的政策?
李海燕:伴随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阶段采取了学科P2P的招生宣传、加大了复试环节专业综合能力考察等优选优质生源的手段;培养过程中,通过依托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加大研究生革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学位论文全部查重、加强匿名评审比率等严把出口关的手段;细化了学位授与方法,提升研究生论文水平和就业水平。(记者: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