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公布,详细情况如下:
广东海洋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介绍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点,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进步,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出色院校,是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与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最早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广东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到今天已有75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10万多名能安心、可以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进步和南海研究与开发的要紧力量。
学校现拥有三个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总占地面积4911亩。主校区坐落于湛江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现设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航海学院、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8大门类,有63个本科专业,1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与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与点,3个国家批准规划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及留学生2.5万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近200人。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越97%,居广东属高校前列。
学校设有广东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时尚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高等学校水商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高等学校南方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等学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与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等26个实验室(中心)。
学校办学条件好。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饭店与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6万平米,图书馆藏书178万册,教学科研设施值达1.9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4亿元。学校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66个,其中经国家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机构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部属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拥有包含水生生物博物馆在内的一批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水生生物博物馆陈列标本近3000种,为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博物馆。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职员1100余人,其中具备正高级职称者130人(有二级教授10人、三级教授42人),具备博士学位者188人;有双聘院士2人,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列入广东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
近5年,学校承担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1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省部级228项;拥有科研经费1.8亿元;获得科技奖励81项(含国家、省部级奖18项),其中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重点技术项目获202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区域对虾产业高效技术2025年获广东科技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获2025年度海南科技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25年度国家海洋科技革新成就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商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就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国内南方水产业的如火如荼,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仅湛江区域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学校广泛拓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与香港、台湾等区域30所高校、研究机构打造了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内将来的进步势必愈加倚重海洋。南海占国内海洋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策略地位十分要紧,是国内21世纪非常重要的资源接替地,是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经济角逐非常重要的策略高地之一。广东海洋大学作为国内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革新、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借助的历史使命。现在,学校正紧紧抓住海洋世纪和获批博士学位授与单位立项建设的难得机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发展革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点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国内海洋事业和广东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在国内外有肯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了鼓励广大有志年轻人考试报名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经研究决定,拨专款给予支持,具体举措如下:
1、2025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考试报名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都免交学费,并一次性奖励1200元。
2、2025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考试报名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每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为4800元/年,分月发放。
3、录取为公费的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年发放高于4800元的生活补助费,录取为自筹经费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年发放高于2640元的生活补助费,补助费按月发放。
4、学校还设多项奖学金、设立研究生三助职位及国家助学贷款,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奖贷学金项目包含:
①南粤出色研究生、学校出色研究生、出色研究生干部、发表论文奖等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发放少量的奖金。
②国家助学贷款:我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规范,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③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职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第一志愿考试报名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假如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我校将积极帮助考生向符合分数条件的区域推荐调剂。
欢迎广大年轻人、学生考试报名我校202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介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授与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12项,市厅级项目23项,到帐经费65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6项,其中省部级2项,市厅级4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及其应用。三个代表要紧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进步观、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等。
2、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地区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进步策略;农业或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策略;城市建设及城市化进步策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步策略;资源开发和借助策略;欠发达区域进步问题研究。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大文明之辩证关系及国内政治文明进步策略;政治文明建设与人的全方位进步;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
2、机械制造及其智能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与工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3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20项,到帐经费700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1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128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2项,其中省部级2项。本学科面向海洋装备、水商品加工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等范围,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智能化的理论、办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办法和方法,解决有关行业的技术难点,提供科研服务。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用电器等行业,解决机械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和家用电器新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切需要的科学和技术难点,着力提升制造业的信息化。
2、农海商品养殖与加工设施智能化
主要从事水商品养殖与加工设施和热带农业装备及智能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达成水商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施
主要从事机电商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施和动力设施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技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升商品或设施在制造和用过程中的效率。
3、农商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与工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6项,到帐经费167.5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7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73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7项,其中省部级3项,亚热带水果(芒果、木瓜、番石榴、菠萝)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成就获2025年广东科技奖二等奖,金花茶有效成分提取的重点技术研究及商品研制开发成就获2025年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农商品加工及高效借助
本方向以亚热带农商品资源为对象,研究其食品化学特质、加工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活性成分提取纯化与构效关系。在亚热带农商品精深加工借助、食品新资源综合开发借助等方面形成了特点与优势。
2、农商品保鲜与贮藏
本方向对热带亚热带水果如菠萝、龙眼、香蕉、芒果等采后生理生化特质、褐变机理与控制技术和贮藏保鲜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热带亚热带水果保鲜与贮藏方面形成了特点与优势。
本硕士点学生毕业后可在教学、科研、企业及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4、水商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与工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1998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6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1项,到帐经费1716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4部,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148篇,其中SCI/EI网站收录论文3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9项,其中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重点技术获国家科技二等奖,虾头综合借助技术获广东科技二等奖。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水商品高值化加工与借助:主要研究南海大宗鱼虾贝资源贮藏加工特质及保活与低温流通技术、水产蛋白改性与借助技术、水商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借助技术、高新技术在水商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等
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以南海鱼虾贝藻等为材料,研究其功能性多糖、蛋白、脂质及次生代谢物的提取与离别纯化技术,借助现代化学与剖析方法分析其结构,并进行开发与借助。
3、海洋生物资源借助化学:从资源借助的角度,研究研究南海鱼虾贝藻及大宗水产材料加工副产物的食品化学和生物化学特质,并研究其开发与借助的渠道和办法。
5、食品科学(农学)(097201)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7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7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34项,到帐经费1662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8部,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32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7项(2025年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重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亚热带水果(芒果、木瓜、番石榴、菠萝)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虾头综合借助技术分别获2025年、2025年广东科技二等奖;具备海洋特点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革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2025年第六届广东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就二等奖)。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食品加工与保藏: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食品材料在贮藏及加工过程中生物化学及物理学变化规律及控制办法,为高效借助材料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学生主要就业在学校、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产品研发、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2、食品水平与安全: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影响食品水平与安全的各种原因及控制办法,打造食品水平与安全的保障体系,确保食品的水平与安全。学生主要就业在学校、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检疫、监察管理、检验等方面的工作。
3、海洋生物资源借助:主要研究内容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借助及海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等,为高值化借助海洋生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学生主要就业在海洋类学校、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到帐经费2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9项,其中省部级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就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热带作物栽培生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带、亚热带作物成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面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手段,为该区域的作物生产、科研及教学等范围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2、热带作物耕作规范
本研究方向主如果依据热带、亚热带区域气候、土壤等特质,打造适当的农作物种植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和肥力培养规范、提升复种指数,增加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成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借助。
7、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为广东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借助和生物能源为特点。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生物能源、热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优势明显。设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借助、作物重要程度状遗传育种、生物能源和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方向。有一支包含教授11名,博士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年轻人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施总值逾2000万元。
8、植物病理学(0904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中央与地方共建海洋微生物实验室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0项,到帐经费2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1部,发表论文40多篇。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资源微生物借助与生物技术
主要拓展南海近海海域、红树林海洋微生物资源、活性物质离别提取、功能基因克隆与工程菌构建及海洋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可从事微生物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药企业和农业推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主要拓展植物微生态学、植物病害生防菌株筛选、菌株改良、发酵工艺、在热带作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和生物农药的研发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3、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
主要拓展植物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热带作物病原菌致病机理、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抗病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9、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教授6名,博士学位7名,硕士生导师7名;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施,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生化中心等,有国家级特点专业动物科学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繁殖学1门;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3项,其中省部级23项,到帐经费860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4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21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5项,其中省部级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就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动物遗传资源借助与品种选育
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资源的评估与保存、选育和借助,拓展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业方向以种畜禽养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
2、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
主要从事动物生殖生理、动物繁殖技术及动物繁殖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其特点与优势在于动物干细胞研究、生殖调控研究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就业方向以种畜禽养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及生物工程企业为主。
10、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10人;拥有价值1500多万元的仪器设施,有广东高等学校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和广东特点专业,动物繁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2项,其中省部级25项,到账经费950万元;主编国家统编教程5部,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网站收录16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6项,其中省部级5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就奖1项)。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动物营养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需要、饲料资源开发借助及营养成分评定、养分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借助,营养调控、营养模拟与预测,营养平衡与营养技术与其它生产技术的集成和分子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面向生产实质需要,依托理论研究进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常识与技能协调是本方向的特点和优势。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2、动物营养与环境
从动物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多层面研究环境因子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规律及饲料安全性评价办法,重点研制适应于不同环境的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生产办法。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动物营养研究办法相结合,将传统畜禽饲料生产与水生动物饲料生产相结合,将畜禽优质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达成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是本方向的优势与特点。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3、动物营养与免疫
主要研究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免疫机能的调节用途,为改变动物健康水平,保证畜禽商品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十1、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与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1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部级81项,到帐经费53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1部,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5项,其中省部级7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
主要拓展针对南海海洋经济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发育、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等范围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生物工程公司与政府部门就业。
2、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
主要针对南海海洋生物、特别是渔业资源、红树林和珊瑚礁等资源和环境的近况及保护对策拓展系统研究;对容易见到的海洋生物疾病及其防控手段拓展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与政府部门就业。
十2、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1999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广东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7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9项,到帐经费59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2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32项,其中省部级9项,其中华南区域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和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广东科技一等奖和海南科技成就转化一等奖。设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
从事鱼类等华南主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人工繁殖、大规模种苗生产和高效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基础生物学、繁殖生态、形态发育、养殖生态、养殖生理、养殖营养、生物能量、种苗繁育及养殖模式等理论研究和人工繁殖、种苗大规模生产、低耗高效健康养殖、抗寒应对等技术等重点共性技术研究。
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主要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繁殖技术、生殖生态学、生殖和成长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性别控制及性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原理及技术;研制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类型繁殖和成长发育的高新技术及商品。
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以南方水产养殖鱼、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拓展海水鱼类免疫机制尤其是分子免疫机理与免疫记忆细胞,鱼类弧菌病与病毒病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及时尚病学、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病原、环境、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常用渔药的安全用规范;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病原株的一同抗原,研发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新型渔药如疫苗、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4、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针对南海海域的特点贝类资源特别是珠母贝,深入拓展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珍珠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马氏珠母贝的种质资源研究;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培育技术及养殖技术规范;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和大珠母贝(白蝶贝)的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
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以解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进步面临的资源短缺、商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为目的,拓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环境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饲料安全等范围的研究与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饲料开发。就业方向:高校或研究机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技术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等等。
6、水域生态学
主要研究生态调控与营养调控减少养殖自己污染技术;水产经济动物种群生态、养殖容量与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就业方向主要到环境和水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十3、捕捞学(090802)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8项,到帐经费186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6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钓鱼工具渔法学
主要研究钓鱼工具选择性与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用材料适配特质、钓鱼工具系统动力学、钓鱼工具设计与模型剖析、钓鱼工具标准等,具备典型的南海热带与亚热带特点。就业方向为有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
2、设施渔业与管理
针对南海渔业特征,主要研究抗风浪网箱、人工鱼礁和海藻场等渔业设施结构性能、水动力试验办法、理论计算与模型剖析、渔业科学管理体系开发与构建。就业方向为有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设计、研究及管理人才。
十4、渔业资源(0908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与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项,到帐经费28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8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办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点技术与应用。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与政府部门就业。
2、渔业生态环境
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测试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借助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渠道,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就业。
十5、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与管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8名;有广东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0余项,到帐经费4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程近30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4项。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农业(海洋)经济管理及有关范围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设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和构造;国家和地方海洋经济进步策略及规划;海洋经济统计与计量剖析;海洋产业进步与政策;海洋地区经济理论与实践;南海珍珠产业振兴等。
2、农业经济与贸易:主要研究南海地区农业特别是渔业进步中的技术革新与规范革新;海洋渔业生产及买卖活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渔民转产转业的渠道与方法;渔民收入增长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海商品贸易理论与实践等。
3、人口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进步问题;海洋资源资产化的理论与实践;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海洋生态经济建设;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借助等。
4、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南海地区海洋及涉农企业运作与营运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包含沿海企业的特质、地位及用途机理;涉海企业进步策略;跨国企业经营理论与实践;中外企业改革与进步等。
十6、行政管理(1204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与管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2名。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近30项,到帐经费45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程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3项。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行政学理论常识扎实,公共政策剖析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教学和科学研究,可以胜任党政部门、公共事业机构与其他组织的行政管理工作。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公共行政基础理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社会保障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公共行政法规规范;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公共行政个案研究;公共行政办法技术等。
2、地区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研究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与公共事业管理的相互关系及演变规律,地区公共事业组织及行政管理模式;地区协调进步与公共事业管理职责、职能;地区产业组织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等。
3、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公共组织理论及其进步;公共组织结构与体制;组织行为和领导科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政策;公共组织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公共组织薪资福利和勉励规范等。
4、公共政策剖析:主要研究公共决策、政策实行、政策评估等政策环节的剖析办法与技术,以现实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的剖析和解决为宗旨。本研究方向重视政策剖析模式、经济政策剖析办法、社会统计剖析办法与技术、政策模型与应用研究等。
十7、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与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0名。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广东特点专业及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科技计划等研究项目25项,到账经费1211万元。在《J.Geophys.Res.》、《Cont.Shelf.Res.》、《中国科学》等要紧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55篇,其中SCI/EI网站收录25篇。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与气候变化。该研究方向围绕南海气候、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需要,与与人类进步密切有关的科学问题,主要拓展海洋立体观测技术、海气相互用途、海洋波动与混合及南海与太平洋、印度洋相互用途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现在在海洋遥感反演技术、海洋环流与混合及上层海洋-低层大方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研究方面具备肯定的特点和优势。就业方向:在海洋、气象及有关范围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业务化预报工作。
十8、海洋化学(070702)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与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6人。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科学广东特点专业及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科技计划等20项。在《J.AppliedPolymerScience》、《FusionEng.Design》等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2篇,其中SCI/EI网站收录17篇。获得科研成就5项,其中省部级三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该方向主要拓展海洋资源开发与借助技术、海洋环境测评与评估技术、海洋中元素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海洋物理现象对海洋化学与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现在在海洋资源借助、海洋环境测评研究方面具备肯定的优势和地位。就业方向:在海洋及有关范围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评价工作。
十9、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1、(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范围
本范围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硕士范围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9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63项,到帐经费2190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程10部,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47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2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7项(2025年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重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亚热带水果(芒果、木瓜、番石榴、菠萝)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虾头综合借助技术分别获2025年、2025年广东科技二等奖;具备海洋特点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革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2025年第六届广东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就二等奖)。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食品加工:主要对食品加工所涉及的材料选择、现代加工技术、科学企业管理等环节进行研究,为食品的高质量加工提供技术支撑,解决食品加工中的实质问题。学生主要就业在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科研、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食品水平与安全:主要对影响食品水平与安全的各种原因进行研究,学会食品剖析测试办法,打造食品水平与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实质生产中的安全性及优质。学生主要就业在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检疫、监察管理、检验等方面的工作。
2、(095110)农村与地区进步范围
本范围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范围始于2025年,现有硕士生导师8名。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0余项,到帐经费4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程近30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4项。设有农业与农村进步、中小微型企业经营与管理、海洋经济与产业进步等三个研究方向。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技巧,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进步,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备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3、(095108)渔业范围
本范围设在水产学院,授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渔业范围学科点于2025年获硕士学位授与权。主要为渔业范围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进步、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学科重视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广东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时尚病学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渔业经济等三个特点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20名,副教授11名,其中7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科技成就转化等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095101)作物范围
本范围设在农学院,授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学科的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广东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热带水果和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为特点。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水果优势明显。设热带水果、作物高效生产技术2个研究方向。有一支包含教授13名,博士6名,有国家突出贡献中年轻人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作物学、林果种业、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施总值逾2000万元,具备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5、(095105)养殖范围
本范围设在农学院,授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范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范围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推广,农村进步,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养殖范围有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的是学会养殖范围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常识、有关的管理和社会科学常识与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先进办法和技术方法;具备革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养殖范围的研究、开发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两个方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及各类有关研究实验室和较为齐全的仪器设施,仪器设施总值1860万元。
二10、工奥创士(专业学位)
1、(085201)机械工程
本范围设在工程学院,授与工奥创士学位。
本学科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已经培养26届本科毕业生,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智能化二级学科202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与权。现有教学科研职员45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名,具备博士学位者14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广东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人。拥有1个广东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练习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实验室,与1个学院实验中心(包含10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4250m2,仪器设施固定资产价值5720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施140台(套)。其中,工程练习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m2,拥有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各类先进机械加工设施,仪器设施总值达1100万元。
近5年,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省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50多项,承担企业委托和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被SCI、EI网站收录51篇;获授权国家创造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广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湛江科技进步2、三等奖4项。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石化、钢铁、港口等大型企业有关的机械装备,热带农业和水商品养殖与加工设施,家用电器商品,与节能动力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招生方向如下:①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②农海商品养殖与加工设施智能化,③节能设计与动力设施。
2、(085231)食品工程
本范围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与工奥创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25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9人;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2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60项,到帐经费2234万元;主编教程6部,发表论文424篇,获教学与科研成就奖1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水商品加工工程:研究水商品的加工、贮藏工艺和工程技术及其原理、水商品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副产物和废弃物的综合借助等。是本校的特点专业方向之一,以广东重点学科为基础,建有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毕业生具备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2、农商品加工工程:主要研究农商品的加工、贮藏工艺和工程技术及其原理,在农副商品,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农商品,的综合借助与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了特点与优势,具备好的就业前景。
3、食品水平与安全控制:主要研究农商品和水商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和品质水平管理、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本方向毕业生具备非常大的社会需要。
考试报名需知
1、招生人数
我校2025年共有18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2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实质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25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各学科实质招生数将视生源和学科状况做适合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
我校接收成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读(优先录取为国家计划内),有意者请准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2、招生类别、学费及资助方法
各专业招生人数均含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外(委培、自筹)两种。在职职员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律录取为委培。国家计划内研究生不交学费,计划外(委培、自筹)研究生学费为4000元/年。计划内研究生在学期间有高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研究生有高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全年发放12个月的生活补助。计划内的名额以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按比率分派到各专业点,具体录取人数将依据各专业考试报名及上线状况作适合调整。
3、考试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考试报名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1、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对毕业时未获毕业及学位资格者,不予录取);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生毕业后工作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止,下同),且已获得考试报名专业的大学本科4门主干课程成绩(可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考成绩公告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报与本人毕业专业相同的学科、专业。同等学历考生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课程。
4、年龄一般低于40岁。
5、对考生身体健康情况的需要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拟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建议》的有关规定实行。
4、报名日期、地址及事情
1、采取全国统一的在线报名和现场照相、缴费和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法。请全国所有考试报名我校的考生密切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报名信息。
2、资格审察:考生的资格审察在复试时进行。考生的考试报名材料需要真实靠谱,但凡以假学历与其它虚假材料考试报名,或报名单位与调档单位不同的考生,一律取消其考试报名或录取资格。
3、考试时间、地址:时间以教育部的公告为准,考生的具体考试地址由报考地址安排。
5、我校招生最新信息将准时在我校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如国家政策有变化,请以最新国家文件规定为准。
6、有关政策
我校设立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出色奖学金;依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设立助研、助教和助管职位,适合帮助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
单位代码:
10566单位名字:广东海洋大学
联系部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招生与就业办公室
地址:广东湛江湖光岩东;邮政编码:524088
电话:(0759)2362490(招生期间)、2396185(非招生期间)
传真:(0759)2362490(招生期间)、2396186(非招生期间)
电子信箱:gdouyjs@163.com
学校主页:http://www.gdou.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gd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