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514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同意高等教育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高等教育是教育脱贫攻坚的要紧一环,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点之举。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514.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同意高等教育,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大学生,飞出了金凤凰。
高等教育可以帮助拓宽贫困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贫困区域学生创造了更为公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不断畅通途径,增加贫困区域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多亏了好政策,我才能到北京读大学!谢非是来自宁夏固原西吉县的贫困学生,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区域学生专项计划,2025年他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成为家第一个大学生。
像谢非一样受益于招生政策的学生还有不少。近年来,结合农村和贫困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实质,国内持续推行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区域学生专项计划,不断优化健全政策手段,构建起保障农村和贫困区域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据介绍,专项计划招生人数由2025年的1万人增至2025年的11.7万人,累计已有70万名学子通过专项计划走出贫困区域,走进重点大学。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专项计划很大增加了贫困区域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有效激起了学生学习动力,帮助一些贫困县达成了重点高校录取人数零的突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推行高职扩招,达成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收到高职院校的录取公告书,让我看到了改变家庭命的期望!四川巴中的何孟璋来自贫困家庭,爸爸失去劳动能力,全家靠妈妈每月2000元的收入勉强保持生计。高考考试后,何孟璋来到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加入校企合作定向班,学习软件技术。现在他已顺利就业,不久前还因营业额出色晋升为项目组长。
感谢职教扶贫,让我从一个贫困学子成为大公司职员。目前,我每一个月的薪资有5000多元,能寄些钱回家给爸爸妈妈,自己也能愈加安心奋斗了!何孟璋话语间掩饰不住激动。
高职扩招政策让更多像何孟璋一样的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
2025年,国内高职扩招116.45万人,2025年扩招157.44万人,对贫困区域给予倾斜支持,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有机会同意高等职业教育,达成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受益于高职扩招,河北饶阳县农民宋长江有了一个新身份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
2025年秋季,通过参加高职扩招,他与全国3.5万名农民一道,从乡村的田埂间迈进大学的校门。
争取用5年时间,培养100万名同意学历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农民。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有机会同意高等教育,塑造一支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健全资助帮扶体系,为贫困区域学生同意高等教育织牢兜底保障网。
家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这如果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李子坪乡黄泥巴村的毛拉尔说。这归功于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
毛拉尔一家六口,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农业收入。全家人靠着6亩地的核桃林和饲养家禽家畜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每年雨季到来时,夫妻两个就上山捡菌子贴补家用。
起初,夫妻两个曾为3个子女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犯愁。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们的学费问题,孩子们都申请了助学贷款,顺利入学。毛拉尔说,进入大学后,孩子们还申请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费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同时享受国家助学金,解决了在校部分生活费,大幅减轻了家庭经济重压。
现在,国内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打造起包含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职位津贴、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体系,达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的三不愁,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帮助贫困学生同意高等教育,让他们通过常识改变命,迎来美好生活,也从长远上为脱贫区域培养一大量各级各类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赵婀娜 吴月)